来源:工信部 2025-05-20 关键词: 万亿市场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推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科技服务业发展总体情况,以及推动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举措。科技服务业是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围绕科技创新全链条发展、科技成果高效率转化,向社会提供智力服务的新兴产业。做大做优做强科技服务业,有利于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更加有力支撑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
明确十大领域,推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有哪些新举措?高质量是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围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转化、企业孵化、技术推广、检验检测认证、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科技咨询及其他科技服务十大重点领域,大力推动科技服务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
强化标准引领
在推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中,标准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标准好,科技服务业才能好。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魏巍表示,将从健全标准体系、研制重点标准、实施贯标行动三方面强化标准建设,以高质量标准引领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构建高标准现代化技术市场技术市场是我国五大要素市场之一,其发展水平影响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效果。
根据发布会公布数据,今年1到4月,全国共登记技术合同22.8万项,合同成交额1.6万亿元,同比增长13.3%,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主任吕先志表示,当前各地技术市场仍存在不互通的问题。未来,将从完善制度体系、搭建平台载体、强化服务支撑三方面加快培育全国一体化的技术市场。
打造更多高水平、专业化孵化器
企业孵化服务作为科技服务业的重要内容,是科技创新链条中的重要一环,直接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通过孵化服务加速从技术到产品的商业化进程。
当前,我国累计孵化上市(挂牌)企业超过5000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中三分之一为孵化器培育企业,走出了科大讯飞、大疆、寒武纪等一批科技领军企业。
吕先志表示,未来将围绕支撑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从政策支持、梯度培育、标准引领、金融协同四个方面加力推进,打造更多高水平、专业化孵化器,促进更多先进成果在孵化器内转化,培育更多创新力强的硬科技企业。
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支撑作用
科技服务业还应从哪些方面发力?强化科技服务业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支撑作用,还要做好科技成果转化、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产融合作等关键环节,保障科技创新成果落地“生金”。
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从样品变成产品的重要一环。
魏巍表示,将以建机制、搭平台、壮主体、育市场、优生态为重点,通过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大力培育优质企业等措施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构建“技术经理人+”生态
技术经理人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着“牵线搭桥”“精准服务”的关键作用。
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不断加大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力度,从2021至2024年共组织技术转移人才培训1275场,培训10.6万人次。
吕先志表示,未来将坚持系统思维、市场手段和改革办法,制定加强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推进市场培育、能力提升、激励保障等重点改革,构建“技术经理人+”生态,在科技服务业中打造一支高素质技术经理人队伍。
持续深化产融合作
产融合作是推动金融赋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通过搭建国家产融合作平台,汇聚了38.1万家优质企业、3090家金融机构、800余项金融产品。
魏巍表示,未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从企业融资保障、金融工具创新、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等方面综合发力,通过对接全国创新资源和金融力量、推动优化金融工具组合、推广应用“中试险+研发贷”组合模式等措施推动产融合作提质增效。
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我国科技服务业发展成效喜人
2019年至2023年,我国规上科技服务业企业营收年均增长12.3%。2024年,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6.8万亿元,同比增长11.2%,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截至目前,我国建成以3大技术交易所、12个国家技术转移区域中心、420家重点技术转移机构为支撑的技术转移体系……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产业各方的协同努力下,我国科技服务业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政策体系更加完善,产业规模更加壮大,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支撑作用更加增强,开放合作更加扩大。
魏巍表示:“我国科技服务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到了量的快速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并举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