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办公室 2025-10-26 关键词: 空天经济
2025年10月25日,一场围绕空天经济碳测算技术的前沿学术与实践交流活动在省绿发中心热烈举行。中科院空天院姚东博士、张东博士、彭玉博士一行莅临此地,与省绿发中心主任刘景春、副主任陈先亮以及顾问宋纪龙同志等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座谈,共同探讨这一领域的发展现状、挑战与未来方向,为推动相关领域的创新合作迈出了坚实步伐。

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准确测算空天经济活动中的碳排放量已成为当务之急。空天经济作为新兴的战略产业,其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需要科学的碳管理来确保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中科院空天院在该领域开展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果。此次来访的三位博士均是该领域的佼佼者,他们在数据采集、模型构建、算法优化等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造诣。
座谈会伊始,省绿发中心主任刘景春对姚东博士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省绿发中心在推动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工作情况。他强调,空天经济的崛起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也给碳排放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希望通过此次交流,能够借鉴中科院空天院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提升我省在空天经济碳测算方面的能力水平。
随后,姚东博士详细阐述了空天经济碳测算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他指出,空天活动涉及众多环节,包括卫星发射、航天器运行、地面支持系统等,每个环节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碳排放。要实现精准的碳测算,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燃料类型、轨道高度、任务时长等。为此,他们团队开发了一系列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计算模型,能够实时获取相关数据并进行高效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与会人员直观地感受到了这些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张东博士则重点分享了他们在数据处理和不确定性评估方面的研究成果。由于空天环境的复杂性和数据的不完整性,如何保证碳测算结果的准确性是一个关键问题。他介绍道,他们采用了机器学习算法对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和清洗,同时结合敏感性分析和蒙特卡洛模拟等方法,对测算结果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全面评估。这不仅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也为决策提供了更科学的依据。
彭玉博士从政策角度出发,探讨了空天经济碳测算与国家双碳目标的契合点。他认为,加强对空天经济的碳排放管控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建立完善的碳核算体系和标准规范,可以引导行业向低碳转型,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他还建议加强跨部门协作,形成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多方参与的合作机制,共同推动空天经济的绿色高质量发展。
在自由讨论环节,气氛热烈而活跃。省绿发中心副主任陈先亮就如何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应用场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除了传统的航天领域,还应关注通用航空、无人机物流等新兴业态的碳足迹,将这些纳入到整体的测算框架中。顾问宋纪龙同志则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对技术研发和应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给出了宝贵的建议。双方还就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达成了广泛的共识。
此次交流活动不仅加深了彼此之间的了解,更为未来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双方一致认为,将以此次座谈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沟通协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开展科研项目攻关、技术推广应用等工作。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在空天经济碳测算技术领域取得更多突破,为实现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会后,与会人员共同浏览了省绿发中心的历年来的工作成果,实时了解了该中心在绿色发展方面的实践成果和技术。大家纷纷表示,此次参观让他们对省绿发中心的工作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为他们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发。
展望未来,中科院空天院与省绿发中心将在空天经济碳测算技术领域携手共进,不断探索创新,为推动我国空天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我们期待着双方的合作能够结出丰硕的成果,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编辑:阿慧AI 插图:阿雯